2015年1月27日

"我的50呎豪華生活" 觀後感

製作: 影話戲
地點: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場次: 24 Jan 2015 (Sat) 15:00
編劇: 羅靜雯, 麥盈湘, 袁曉珊, 趙健
導演: 羅靜雯
監製: 葉珈顯
演員: 梁偉傑, 葉珈顯, 李俊良, 葉嘉茵, 老潔茵, 梁偉光, 梁斯程, 麥盈湘

這部作品在去年四月首演, 覺得題材頗吸引, 可是當時的觀劇配額爆滿, 沒有選擇它, 本月有幸遇到重演, 於是成為了優先選擇, 捨棄了另一部作品.

它揉合了戲劇, 展覽, 影像等元素, 並不像傳統的話劇般設有固定的觀眾席, 演員及觀眾們在各個分場之間遊走, 而且不一定要"坐定定"觀賞, 可以一邊觀賞表演, 一邊參觀展覽擺設.

故事方面, 以多個分場(按: 因筆者集中力弱及記性差, 已經忘了有多少個分場), 從不同的角度講述劏房的存在原因以及所帶來的問題. 筆者印象最深刻是最後的分場, 劇團以道具搭建了一個劏房佈景, 由四位演員扮演一家四口, 演繹貧苦家庭住在擠迫的劏房裡, 面對種種困難及無奈. 業主加租迫遷, 父親開工不足, 母親久病不癒, 兒子忍痛與女友分手, 最後以女兒的心聲作總結, 配合寫實的佈景, 成為了整部作品的焦點.

目前香港的社會問題不少, 樓價及租金高企是其中之一, 而且公屋輪候需時甚久及條件苛刻, 劏房就是這種畸形社會現象下的產物. 年輕人難以安居置業, 以致不敢成家立室及生兒育女, 對社會來說是不健康的. 然而在諸多掣肘的特區政府管治下, 加上深圳河以北提供強大的人力補充, 政府不會在意本土年輕人的困難. 還有一眾地產商及業主, 他們是既得利益者, 人性使然, 怎會輕易放下自身的利益? 所以這個困局, 可算是一個死局, 筆者也算是當中的受苦者, 已經漸漸麻木.

場刊封面的一句 ------ "明天的惡果 是由今天對問題 視而不見而起", 亦使筆者的感受甚深, 有很多人覺得不理不聞便能夠獨善其身, 他們最終會自食其果. 但...... 自己也是一介懦夫, 何以有資格說教......

嶄新的體驗, 深刻的感受, 雖然票價比首演貴, 也是值得的.


2015年1月20日

"橋底下的非洲菊" 觀後感

製作: 劇場方程式
地點: 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
場次: 17 Jan 2015 (Sat) 15:00
編劇: 盧宜敬, 謝啟暘
導演: 盧宜敬
監製: 徐慰珊
演員: 吳勵纓, 葉浩文, Bibi Aiysha Siddiqa, 陳子聰, Firdaus Bibi, 王惠康, 徐婉儀, 黃潔芬, 關健輝

故事大綱:
鋒(陳子聰 飾)與印度裔少女嘉怡(Firdaus Bibi 飾)相戀, 他努力地嘗試學習板球及印度舞, 希望能融入嘉怡的生活圈子. 礙於種族及文化差異, 加上嘉怡的好友Ina (Bibi Aiysha Siddiqa 飾)並不看好, 以致他們的愛情道路困難重重. Ken(葉浩文 飾) 與Yuki(吳勵纓 飾)早就知道嘉怡將要回鄉結婚, 但不敢告訴鋒. 後來鋒從嘉怡的短訊中得知此消息, 於是找她, 希望她回心轉意. 然而嘉怡不敢違抗父母之命, 唯有忍痛放棄這段感情. 最後, 鋒遇上車禍......

李生(王惠康 飾)經營花店, 聘請思琪為助手. 有一天, 菊(黃潔芬 飾)經過花店, 被李生和思琪招呼到店內, 三人漸漸熟絡. 和(關健輝 飾)與父親吵架, 到菊的單位尋歡, 原來菊是一位妓女, 後來與和產生感情. 好景不常, 和的父親安排了一頭親事, 雖然這並不是和的意願, 但菊礙於自己的身份職業, 覺得自己配不上他, 最後決定分手.

李生手術後需要坐輪椅, 在思琪的鼓勵下, 決定把花店賣掉, 踏上一直以來想出發的旅途.......

------

這是筆者在一五年觀賞的首部作品.

這部作品是以共融為題, 因此故事內容及選角方面, 包含了"民族共融", "傷健共融"及"職業共融"的特色, 亦是筆者選擇觀賞的原因.

演員方面, 筆者覺得比較突出的, 分別是黃潔芬及關健輝, 他們均能恰如其分地演繹所屬的角色, 而且產生了不少火花. 至於其他演員的表現大致一般, 可能是語言的阻礙, 本地演員與南亞裔演員的對手戲似乎有點格格不入, 像勉強地唸對白, 感覺不太自然, 或許這能夠凸顯出鋒與嘉怡所面對的障礙.

故事方面, 大致分為兩條主線, 當中的人物並無關連. 兩段愛情, 最後也沒有好結果, 正正能夠反映現實, 但一些期待童話式結局的觀眾可能會失望, 相信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 也感到很矛盾. 論故事性, 筆者還是比較喜歡花店的主線多點.

印度舞也算是另一種特色, 為整部作品拉回了分數.

思琪的角色換了演員, 卻沒有交待, 有點不足.

如果講求演技的話, 可能會覺得不盡人意, 如果抱著對不同種族同台演出的好奇, 還是可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