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 浪人劇場
地點: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場次: 23 Jan 2016 (Sat) 15:00
編劇 / 導演: 王敏豪
監製: 林碧芝
演員: 陳康, 毛曄穎, 陳瑋聰, 馬師雅
故事大綱:
巨大殞石將會墜落地球, 全城人類患上"忘了愛"病. 源(陳瑋聰 飾)被確診但沒有渴睡的病癥, 只是對女友完全失去了記憶, 因而提出分手. 為了尋回記憶, 源到了一家樓上咖啡店 --- "愛的根源", 一家標榜能夠讓人找回愛情記憶的咖啡店, 遇上了穿著白色禮服的店主深秋(陳康 飾), 形象百變的駐場助手Marianne (毛曄穎 飾), 以及"忘了愛"的重症患者雀斑(馬師雅 飾). 深秋嘗試利用歌曲讓源找回失去的感覺, 反而令自己對雀斑的情感不能自拔. 殞石漸漸迫近地球, 深秋要在殞石撞擊地球前, 到飛鵝山山頂等待外星飛船的迎接......
------
首次到兆基創意書院觀賞演出.
筆者是譚詠麟的曲迷, 尤其是早期的歌曲, 差不多耳熟能詳, 見到這部作品的海報, 被劇名吸引, 因此納入一月份的觀賞名單.
從劇名"殞石旁的天際"可以看出, 這是以譚詠麟在八四年的專輯"愛的根源"為題材的作品, 起初筆者以為它是歌舞劇, 在演出中播放專輯內的歌曲, 或者演員會唱歌, 然而看過表演後, 似乎與所想的有不少距離.
故事方面, 有點無厘頭, 亦帶點抽象, 給予觀眾頗大的想像空間, 運用了不少暗喻法, 諷刺現在香港的社會環境, 政治, 粵語流行曲質素...... 等等, 與八四年五光十色的燦爛一起作鮮明的對照.
以歌手專輯為題材, 雖然新穎, 但把歌詞硬塞在對白當中唸出來, 覺得有點突兀, 是特色? 還是缺點? 觀眾們可能有不同的評價.
演員方面, 馬師雅的舞蹈形體動作成為了焦點, 毛曄穎的百變演繹, 在不同性格之間收放自如的轉換, 也令筆者刮目相看, 相對之下, 兩位男角的風頭被比下去.
如果筆者沒有打瞌睡的話, 可能會領悟更多. 有些情節雖然摸不著頭腦, 但以一百二十元的票價, 觀賞兩位女演員的表現, 也是物有所值.
延伸閱讀:
1. 譚詠麟大碟目錄 | ALAN TAM'S MUSIC DATABASE - 『愛的根源』
2. 排戲進行中(12) -浪人劇場 《殞石旁的天際》
3. 回到純真年代 - 浪人劇場《殞石旁的天際》
4. 【現場手記】殞石旁的天際,到底是甚麼?
2016年1月26日
2016年1月13日
"午睡" 觀後感
製作: 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地點: 香港大會堂劇院
場次: 9 Jan 2016 (Sat) 19:45
導演 / 文本: 陳炳釗
監製: 鄭綺釵, 羅穎妍
演員: 朱栢康, 梁天尺, 張君洳, 邱頌偉, 葉嘉文, 黃漢樑, 馬嘉裕, 吳鳳鳴
故事大綱:
七十年代活躍於學運的兩兄弟, 踏入八十年代, 熱情早已冷卻. 兄長昊(朱栢康 飾)成為了電影編劇, 弟弟曦(梁天尺 飾)在歐洲流浪五年後回港, 兩兄弟重逢. 因為一部以祖母徐燕香(吳鳳鳴 飾)為題材的電影故事編寫過程, 帶出了兩兄弟的經歷及年代變遷產生的種種矛盾......
------
這是筆者在一六年首部觀賞的作品, 亦是第一次在牛棚以外的場地觀賞前進進的作品.
一如以往, 前進進的作品是要用腦去觀賞, 這一部也不例外, 以筆者有限度的集中力及領悟力, 大約能夠理解故事的流程, 但一些細節及味道卻未能感受到, 似乎有點浪費編劇的一番心血.
演員方面, 眾人均能演繹出所屬角色的神髓, 發揮應有的水準.
從作品中, 能夠感受到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種種轉變, 一些當時的事物, 電器及詞彙在廿一世紀的台上重現, 就像時光機把筆者帶到過去, 算是作品值得觀賞的地方.
題外話, 筆者覺得吸煙的場面頗寫實, 然而場內的通風似乎比較差, 對氣管敏感的觀眾有莫大影響, 筆者坐在台前第三行很快便聞到陣陣煙味, 身旁的女士可能對煙味敏感, 咳嗽連連, 這一點應該要注意.
延伸閱讀:
1. 從兄弟情到香港式憂鬱 陳炳釗《午睡》:如何走自己的路?
2. 「向誰借來的時間?」:看馬國明 x 陳炳釗「回溯之必要:從七八十年代走到當下」
地點: 香港大會堂劇院
場次: 9 Jan 2016 (Sat) 19:45
導演 / 文本: 陳炳釗
監製: 鄭綺釵, 羅穎妍
演員: 朱栢康, 梁天尺, 張君洳, 邱頌偉, 葉嘉文, 黃漢樑, 馬嘉裕, 吳鳳鳴
故事大綱:
七十年代活躍於學運的兩兄弟, 踏入八十年代, 熱情早已冷卻. 兄長昊(朱栢康 飾)成為了電影編劇, 弟弟曦(梁天尺 飾)在歐洲流浪五年後回港, 兩兄弟重逢. 因為一部以祖母徐燕香(吳鳳鳴 飾)為題材的電影故事編寫過程, 帶出了兩兄弟的經歷及年代變遷產生的種種矛盾......
------
這是筆者在一六年首部觀賞的作品, 亦是第一次在牛棚以外的場地觀賞前進進的作品.
一如以往, 前進進的作品是要用腦去觀賞, 這一部也不例外, 以筆者有限度的集中力及領悟力, 大約能夠理解故事的流程, 但一些細節及味道卻未能感受到, 似乎有點浪費編劇的一番心血.
演員方面, 眾人均能演繹出所屬角色的神髓, 發揮應有的水準.
從作品中, 能夠感受到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種種轉變, 一些當時的事物, 電器及詞彙在廿一世紀的台上重現, 就像時光機把筆者帶到過去, 算是作品值得觀賞的地方.
題外話, 筆者覺得吸煙的場面頗寫實, 然而場內的通風似乎比較差, 對氣管敏感的觀眾有莫大影響, 筆者坐在台前第三行很快便聞到陣陣煙味, 身旁的女士可能對煙味敏感, 咳嗽連連, 這一點應該要注意.
延伸閱讀:
1. 從兄弟情到香港式憂鬱 陳炳釗《午睡》:如何走自己的路?
2. 「向誰借來的時間?」:看馬國明 x 陳炳釗「回溯之必要:從七八十年代走到當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