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 劇場空間
地點: 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場次: 24 Oct 2015 (Sat) 15:00
編劇: Joseph Robinette, Ron Jones
翻譯: 勞敏心
導演: 陳桂芬
監製: 勞敏心
主要演員: 白耀燦, 鄭嘉俊, 勞敏心, 布韻婷, 邱應寶, 王卓明, 黃文軒, 胡瑋程, 洪熙文, 楊溢淙
故事大綱:
年輕的歷史科教師Ron Jones(鄭嘉俊 飾), 因為學生關於納粹德國大屠殺的提問, 作出實驗, 把自己任教的班別變成組織"第三波", 學生在嚴密監控及極權管治下, 變得甚有紀律及絕對服從, 並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其他班別的學生慕名而來要求加人, 令組織日漸坐大. 然而有些學生對組織感到懷疑, 便會被逐出課堂, 其他成員亦會排擠這些對組織"不忠"的同學.
後來, Ron 在Deanna (布韻婷 飾)的勸告下, 覺得自己開始走火入魔, 於是主動把實驗結束. 學生們亦從實驗中體驗到, 對極權的狂熱追捧及盲目服從所產生的後果......
------
再三遲到, 錯失了二十分鐘的情節......
故事以1967年4月美國加州Cubberley High School 內的歷史教學實驗為藍本, 雖然表面上是講述納粹德國的極權統治, 但套用在現今的香港及中國, 亦非常貼切. 劇中的學生們對極權的崇拜及服從, 令筆者想起文革時期的紅衛兵, 也是這種情況下的產物, 他們可能覺得自己很優越, 其實被當權者利用而不自知. 另一方面, 當權力一面倒地向某一方傾斜, 獲得權力的一方在沒有制約下擴張, 絕對的權力會使人絕對腐化, "三權分立"能夠互相制衡, 避免其中一方權力過大所產生的惡果, 然而在目前的時局下, 這種珍貴的核心價值還可以維持多久......?
演員方面, 眾人大致能夠掌握所屬的角色, 加上大型鐵絲網建構成的校園佈景, 更能加強極權管治的氣氛及張力.
不錯的作品, 卻因為筆者的遲到而浪費了, 很可惜.
2015年10月25日
2015年10月14日
"羅尼蜜夜總會" 觀後感
製作: 無名製作
地點: 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場次: 10 Oct 2015 (Sat) 14:30
編劇 / 導演: 林健峰
監製: 程嘉敏
主要演員: 郭康莉, 蘇雋軒, 李卓朗, 彭皓怡, 黃文龍, 鄭子諾, 謝迦密, 袁天恩, 黃智瑋, 曾憲祺
故事大綱:
一條昔日繁華的街道上, 座落了一家夜總會, 隨著時代的變遷, 這裡的一切漸漸被淘汰, 然而眾人對這裡均有一份感情, 面對政府強行收地發展, 他們當中有些人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人選擇妥協, 有些人選擇勇敢對抗. 最後大家終於團結一致對抗強權, 付出了力量, 結果......
------
繼兩星期前遲到七分鐘入場後, 這次更擺大烏龍, 大多數下午場次是三點開始, 以為這次也不例外, 沒有特別留意. 到達牛池灣文娛中心已經兩點五十五分, 當時心想還有五分鐘便開場, 不如先上廁所, 一看海報, 見到兩點三十分...... 出事了.
遲了半小時入場, 因此錯失了一些情節, 幸好大致上仍能明白故事的意思.
演員方面, 眾人扮相維肖維妙, 皆能發揮所屬的角色. 當中最搶眼的是彭皓怡, 她能夠把大姐大的巴辣性格演繹得淋漓盡致, 成為了作品的焦點. 郭康莉繼"講女.港愛"後, 這次也是擔當花瓶的角色, 她的聲底不錯, 原創歌曲更能讓她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整體水準算是比在"講"劇時好, 某程度上筆者也是因為她才選擇這部作品.
故事裡的眾人們, 起初各有分歧, 後來大家團結抗爭, 雖然最後失敗了, 但起碼努力過, 總比不戰而敗好, 這或許是編導想帶給觀眾的訊息, 亦是作品的中心思想.
二十六首原創歌曲, 加上生鬼有趣的地道港式對白及舞蹈, 配合搭建得像真度高的佈景, 以新進劇團來說已經在合格之上, 繼續努力.
地點: 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場次: 10 Oct 2015 (Sat) 14:30
編劇 / 導演: 林健峰
監製: 程嘉敏
主要演員: 郭康莉, 蘇雋軒, 李卓朗, 彭皓怡, 黃文龍, 鄭子諾, 謝迦密, 袁天恩, 黃智瑋, 曾憲祺
故事大綱:
一條昔日繁華的街道上, 座落了一家夜總會, 隨著時代的變遷, 這裡的一切漸漸被淘汰, 然而眾人對這裡均有一份感情, 面對政府強行收地發展, 他們當中有些人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人選擇妥協, 有些人選擇勇敢對抗. 最後大家終於團結一致對抗強權, 付出了力量, 結果......
------
繼兩星期前遲到七分鐘入場後, 這次更擺大烏龍, 大多數下午場次是三點開始, 以為這次也不例外, 沒有特別留意. 到達牛池灣文娛中心已經兩點五十五分, 當時心想還有五分鐘便開場, 不如先上廁所, 一看海報, 見到兩點三十分...... 出事了.
遲了半小時入場, 因此錯失了一些情節, 幸好大致上仍能明白故事的意思.
演員方面, 眾人扮相維肖維妙, 皆能發揮所屬的角色. 當中最搶眼的是彭皓怡, 她能夠把大姐大的巴辣性格演繹得淋漓盡致, 成為了作品的焦點. 郭康莉繼"講女.港愛"後, 這次也是擔當花瓶的角色, 她的聲底不錯, 原創歌曲更能讓她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整體水準算是比在"講"劇時好, 某程度上筆者也是因為她才選擇這部作品.
故事裡的眾人們, 起初各有分歧, 後來大家團結抗爭, 雖然最後失敗了, 但起碼努力過, 總比不戰而敗好, 這或許是編導想帶給觀眾的訊息, 亦是作品的中心思想.
二十六首原創歌曲, 加上生鬼有趣的地道港式對白及舞蹈, 配合搭建得像真度高的佈景, 以新進劇團來說已經在合格之上, 繼續努力.
訂閱:
文章 (Atom)